近年來,軟件測試人員迅速竄紅,是當今最受IT企業青睞的人才,與3G人才、動漫人才等共同成為目前國家重點培養的對象。雖然近幾年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數量增多了,加之不少培訓機構加大突擊培訓力度,IT 行業的某些人才已嚴重過剩。但是,主體職業中軟件測試工程師卻很受企業歡迎,一直名列“最新需求”前三名。
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軟件測試方面人員持續的短缺呢?人才的嚴重稀缺,讓軟件測試人員的工資也水漲船高,通常而言這會引來技術人員的轉向,為何我國“測試工程師不足”的局面仍沒有改變?
專家認為國內客觀因素決定了軟件測試人員比較缺乏。在過去二十多年,國內大多數軟件公司主要是針對特定客戶開發定制的、一次性的軟件系統(暫且稱為“軟件項目開發”),而從事于通用性的軟件產品開發的軟件公司很少。軟件項目開發和軟件產品開發,在開發流程上沒多大區別,但在開發模式、關注產品質量的程度上有很大差別。項目開發一般都建立在很好的客戶關系上,公司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功能實現上,往往忽視了軟件的質量。而通用的軟件產品銷售或服務,主要靠質量取勝,所以在開發時非常關注質量,在軟件測試上的投入自然就會大。“有一個例子說明,過去我公司招進來的幾百名測試人員之中,在進入公司之前曾從事過規范的、專業的測試工作的工程師,大概只占5%,95%都是靠自己培養的。”
造成這種現實的原因有兩點:首先是軟件企業對人才認識存在誤區、偏見,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消除;其次,由于大量外資企業進入中國,互聯網第二個春天再現、軟件即服務(SaaS)模式的興起,人才市場上對軟件測試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,但真正合格的軟件測試人員不多、增長不快,大學的計算機教育和實踐脫節,所以許多沒有軟件測試經驗的人員被錄用來從事軟件測試,從而從側面支持了某些偏見的成立,例如,認為不管什么樣的技術人員都可以從事軟件測試,似乎進入一個相對的惡性循環,使“合格的測試工程師不足”的局面沒有實質性的改變。
為了解決這種局面,北大青鳥特別開設軟件工程師課程,為IT企業解決“招工難”的問題。從北大青鳥畢業的軟件工程師,不用再經過企業的培訓,就能馬上上崗工作,為企業創造更多、更快、更好的經濟利益。